回不来的年味(贺岁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首童谣已经不适合念给现代儿童听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想吃啥有啥,和我们那个只有过年才能想肉,盼肉的时代,没有可比性了,那时候的过年是留在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现在只能算过春节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冬天很冷,北风基本上天天刮,孩子们大都穿着一种叫棉猴的袄过冬,小孩子和大孩子的区别是开档棉猴,屁股后面还做个小尾巴。早晨起来用猪姨子蛋蛋洗脸,听老人说有防冻效果 ,用郁美净是比较奢侈的,还有一种是在圆铁盒和贝壳里的擦脸油,在农村统称香脂。小孩们的脸都和红富士苹果一样,腮部发红还有冻伤过的小疤皱,手背上或多或少都有裂子。放了寒假,厚厚的一本寒假作业是心里最大的负累,每天都在玩和做作业的时间上纠结(好学生除外)。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这时候基本都会杀年猪,村里都有定点宰猪的地方,人们擒着自己养了一年的肥猪排队等着宰杀,这里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小孩掺和。小一点的孩子头一次看杀猪都会被吓住,场面过于血腥,这里就不说了。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家的猪身上除了有肉,还有很多玩具,比如猪随泡(猪膀胱)大人用嘴吹起来,就是个结实的大气球,拳打脚踢都崩不了,一直能玩到出了正月,玩腻了挂在门框上,外皮都干了也不跑气。还有一种玩意叫河马鬼呱,这个记不清了,读者有清楚的可以留言说说,是用尅下来的猪蹄角做的,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高科技玩具。
过了腊月十一,年味愈浓起来,家家户户开始赶集,不是光买年货,很多也是去集上卖农产品和猪肉。小孩是不关心这些的,心里想的是今年大人给买多少炮和什么样的新衣裳,这也是当时大人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的手段之一。年终考试成绩是决定获得福利多少的关键,即便是考个鸭蛋回去,基本也有炮放,因为放炮不仅是孩子,也是大人们的传统习惯,考不好就不买炮了,其实只是威胁,说说罢了。言归正传,先说买炮,毕竟是危险品,一般是过了二十一集才张结买炮,集上都有专门卖炮的地方,炮市不用找,老远就能听见噼里啪啦的炮声,那也是炮贩子们互相竞争的地方,开着拖拉机,三马子,个个挑着竹竿子,放炮比看谁的亮,顾客也可以先试后买,市场上无极话说的最多的是:炮嘛样眼,叫放俩子志刚志(试一试)不,,作棒(厉害)着哩,捏介子志志(试试)气吧。
到了二十七八家家户户开始煮肉,记忆中的啃骨头就是纯骨头,上面筋筋叉叉还是有点的,啃的是津津有味,并强烈感觉到了一种幸福到来的享受。要是能得到一块肝花,那如同猪八戒看见了人参果,这时候大人基本都能满足孩子的馋虫,大小给掰一块子。煮好的肉方用盐淹在瓦罐里,计划着吃一年。有时候还用篮子吊起来,嘚防老鼠和家里馋嘴的小孩。
三十晚上是过年最有感觉的时刻,前晌人们打扫好庭院,就开始贴对联、门神、花花纸、街巷门筒上一挂上彩,年味就彻底出来了。头黑开始切菜,一家一院的放完炮就集合去一家聚会喝酒,谁也不空着手,拿一海碗菜,胳膊窝夹一瓶酒,菜大都是灌肠和拆骨肉,猪杂也叫硬杂,条件好点的弄一碗纯硬杂,那肯定是餐桌上最靓的菜,啧啧赞叹不绝于耳。大人们男的在方桌上喝酒划拳,女的大都在炕上支个小桌用餐,小孩在屋里院里乱跑乱放炮,新闻联播过后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人们聚精会神的看着黑白电视上的节目,剥着用沙子自炒的长果(花生)瓜子,发出阵阵欢笑声。想延长这种幸福感,熬通宵是必须的,西游记是初一必放的,连续看了很多年,啥时候播啥时候愿意看,看不须。
来源:公众号炕上唠嗑随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