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党旗红、企业兴、双赢之路靠引领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张集镇:“公益婚介所”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首页    商丘    虞城    张集镇    张集镇:“公益婚介所”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张集镇:公益婚介所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李爱良

 

春节期间,张集镇公益婚介所登记窗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个个俊男靓女正忙着登记自己的个人资料,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呼。

 

 

在该镇公益婚介所”的资料库里,目前有230多位单身男女,年龄从20岁到70多岁不等,其中未婚大龄男士占到60%,多数来自农村;大龄剩女占近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家境较好的都市白领。

 

“自公益婚介所成立二个月时间以来,我们已成功牵线4对,每当成功促成一对新人,我内心都会充满成就感。”张集镇统战委员刘玉锋看到前来登记的男男女女高兴地说。

   

 

受高价彩礼、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影响,当前大龄单身男女找对象困难,该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及时跟进,除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外,迅速成立了由镇统战口牵头的公益婚介所,组建了由村支部书记、村妇联主席、乡贤、热心大妈大叔等参与志愿者队伍,大家在重要节日及闲暇时间一起来无偿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

 

    “学历越低、自身及家庭条件越差的男性择偶越困难,个别女性受不健康思想影响,价值观错位,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对待感情,甚至用金钱来衡量感情,因此难以找到相匹配的对象。”张集镇镇长掌晋铭建议,大龄单身男女,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心态要放平,不能盲目提过高要求。

 

节前,该镇韩集村的一位中年妇女找到镇公益婚介所,希望帮她的女儿李某介绍对象,李姑娘在福建工作多年,婚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了解女方情况后,镇妇联主席、张集镇公益婚介所工作人员卢凤梅积极与韩集村支部书记李宗保及妇联主席张凤云对接,她们积极帮助牵线搭桥,并将本村在铁路部门工作的纪某介绍给李某,相识一段时间后,二人感情迅速发展,目前,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受周边邻省高价彩礼风俗影响,二人婚烟受阻,村支书李宗保始终没有放弃,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工作,女方承诺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将男方赠与的10万元彩礼退回男方。   

 

 

张集公益婚介所的事迹,感动了一批大妈大叔也加入公益红娘志愿队伍,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公益红娘的队伍,目前该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130多人。乔西村的孟某,昌吉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六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本科学历,踏实稳重,春节期间在镇公益媒介所登记后,镇婚介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比对,将他介绍给该镇张庄村的郭某,小郭江西理工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在江苏苏州七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两人相识一段时间后,男方迟迟不敢表露真情,镇公益婚介所促使乔西村妇联主席孟四娇跟踪服务,二人经过多次接触,后来男方大胆表白,双方感觉非常满意,并商量准备近期结婚。 

 

     

在镇公益婚介所的安排下,该镇李常六村的王某与郭李庄村的李某,乔西村的孟某与安徽小杨楼村一男青年,马滩村的马某与张集村的杨某一见钟情,三对青年正在热恋中,他们十分感谢镇公益婚介所的帮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张集公益婚介所团队,已促成11对青年进入恋爱状态,4对新人成功领证。  

   

    “一分钱不收,‘甘当月老牵缘线,善作红娘搭鹊桥’,这就是张集镇公益婚介所成立之初的庄严承诺。”面对前来登记的人群,张集镇党委书记王仲奎信心满满。   

 

来源:公众号,虞见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3日 23:58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编辑:大河乡音文化传媒中心

编 辑:王振学  吴思雨(实习)

审 核:乔望键  李高峰 

监 制:吴建国

微信合作:13592665237、13603708102

电子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