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文化合作社“富”了群众精气神

首页    商丘    虞城    乔集乡    河南虞城:文化合作社“富”了群众精气神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刘楼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乔集镇刘楼专业杂技村的真实写照。11月17日,走进乔集镇刘楼村,“杂技大舞台”的牌匾格外醒目,有人在练习顶缸,有人在练习魔术……大家沉浸在文化生活带来的欢乐中,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文化获得感、文化幸福感,虞城县决定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从而走上自主管理、自我造血发展的新轨道。开辟出一条集旅游观光、非遗传承、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和重要抓手,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村现有近70%的村民从事杂技、旅游产业,其中有9个杂技大团体,25个杂技演出小队,380多名杂技专业户,每年外出演出1000多场,创收500多万。这些村民农闲外出演出挣钱,农忙时回来收庄稼,外出挣钱与种庄稼两不误。此外,我们还把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结合,发展了广场舞队、腰鼓队、豫剧队等,吸引各地群众加入,合作社的路子也越走越宽。”虞城县杂技家协会主席、合作社社长刘世生说。
乡村文化合作社鼓足了百姓的劲头,逐渐形成了虞城的文化品牌。“现在刘楼村是十里八乡的明星村。春节期间,村里在外演出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村里举行大型杂技表演,就相当于‘村晚’,上万人前来观看。”村党支部书记刘存义兴奋地介绍道。

乔集镇刘楼村文化合作社在政府支持下迅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不断挖掘利用乡村文化资源,组织文化合作社民间文艺团队在乡村旅游点定时开展演出活动,增加了与游客的互动体验,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主客共享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看点和活力。“全国杂技专业村”“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已成为虞城县一张靓丽的名片,更是成了刘楼村致富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发展,建设乡村文化合作社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文化赋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是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带给乡村的别样“风景”。
据悉,2021年3月份以来,虞城县因地制宜,在25个乡镇成立“杂技合作社”“戏曲合作社”“书画合作社”“民间艺术合作社”等各类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乡村文化合作社125个。吸纳社员共计3200人,创作编排抗疫抗洪各类文艺节目125个,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30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
“我们通过将文化合作社‘嵌入式’融进乡村运营,形成‘乡村文化合作社+乡村文旅人才’为鲜明特征的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助力了乡村振兴。”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荣敢介绍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 艳)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9日 21:38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吴思雨(实习)        审核:乔望键  李高峰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